第二百九十七章、泥腿知县-《晴儿的田园生活》
第(2/3)页
年底,子晴帮着林康平盘账,忽然想起来,这康庄的两户成了亲的人家。这康庄就好比一个家庭,里面的成员就是兄弟姐妹,没成亲的兄弟姐妹怎么都好说,私心少,这有了小家庭,肯定要顾着自己的小家,便有了小心思,与其等着有一天闹出矛盾来,还不如跟子晴家似的,一成亲就给他们分家。
子晴把这道理跟林康平说了,林康平听了说道:“你说的有一定的道理,只是你,依你说,该怎么分合理?”
“康庄的旱地有四百亩,水田有八十多,另外还有养鸡、洋鱼的活,禾笋也有二十多亩,不如就这样,先成亲的,一家给二十亩旱地,庄里种什么,他也种什么,跟佃户一样,四六分账,咱家算宽厚的了,农具和耕牛咱也提供,米面菜蔬从庄里买,比外头便宜些。咱们就不给月钱了。”
林康平听了仔细核计了一下,说道:“现在一亩旱地一年大概有三四两银子的收成,就算三两,二十亩地他们一年也能有二十多两的银子剩,扣除一年的嚼用,也能剩个十来两银子,将来有了孩子,也能宽松些。就依你,咱们也省心了,一应吃穿供给都不用咱操心了,不怕他们不费心思打理。是个好主意,以前文家的庄子也是这样的,不过没有咱们这么优厚的条件。”
“这一季麦子已经种上了,不如现在就分给他们,开春了他们自己就可以打理了。灶房也能省些事,如今庄里的孩子越长越大了,能吃着呢,黄婆子越来越吃力,以后就这么办。等康庄的人都成亲了,咱家的地也都分完了。”子晴说道。
“还是要找些女娃来,男娃够用了,哪天去城外的破庙看看。”林康平也有些发愁,女娃还是不好找,稍微干净些的,牙婆也会捡了去。
子晴解决了一件大事,心头也松快下来。最高兴的莫过于那两对新婚夫妇,林安帮他们仔细算了这笔帐,辛苦些,一年除了嚼用能剩十来两银子,谁不乐意?况且,一应房子,家具,农具、耕牛都是主家给配备的,上哪里找这样好的地方?就算是一般村子里的农户也没他们富足。
四人特地来晴园给子晴磕头道谢,庄里其他人知道了,谁不是干劲十足?纷纷说主家真替他们想得周到,前事后事都替他们打算好了,说日子更有奔头了,更有林康平允诺,将来他们有了孩子,孩子可以脱籍,更是皆大欢喜。
子福春节回家来,又去了几趟康庄,问了些他们开荒种地的细节,研究各种作物的产量,收益,也知道了番薯扦插种植。
因这段时间的天气不好,子福回来时每每弄了一双泥腿,弄得子喜嘲笑他,“泥腿知县”
这日,子福又从庄里回来,正在倒座的过道换鞋,鞋子上又都是泥水,刘氏一边帮他收拾一边埋怨道:“就不能等个好日子再去,这下可好,成地道的农夫了。”
“我想起来了,大哥中举的那日,官差上门,大哥可不正在地里做事,连官差都笑说‘小的还是第一次给地里的举人老爷报喜呢。’所以大哥是从泥腿举人成了名副其实的泥腿知县。”子喜在厅堂见子福回来了,活灵活现地学了一遍当年官差的动作神情,屋子里人哄堂大笑。
“偏你还记得这么真,那会你才多大?”沈氏笑道。
子福进屋看着大家笑,还没明白怎么回事,子寿问道:“咱们的泥腿知县回家了?今天又有什么收获了?”
“皮子痒了?连大哥你也敢打趣了。”
“大哥,我们都在夸你呢,真的,你太敬业了,我不服都不行,看你这样,我都没有动力去科考了,这做了知县还得下地?我可没你这么好的耐性。”子喜自小就没下过地,对农活也是一窍不通,会的只是一样,浇水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