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讲武堂章程下放,苏定方拿到章程后,看到上面的讲师名单,感觉到压力山大。 这里头的人,陛下太子抛开不谈,李靖也不谈。 其他的,比他的上司都还要大上一级。 “太子待我甚厚,不知何以为报啊。” 苏定方心惊胆战,又倍感殊荣。 裴行俭建议道:“将军,听说太子也要去当讲师,将军何不把自己的心得,整理成册,献给太子呢。” 跟随苏定方学习多年,裴行俭知道师父的军事才能,绝对不亚于那些名将们。 只是得不到建功立业的机会而已。 太子都没读过几天兵书,现在讲学肯定空白,苏定方献的心得,就等于帮着太子备课了。 哪怕是照本宣科,谁也不能说太子讲得不好。 “好想法。” 苏定方肯定后,连夜为太子赶制备课内容,次日一早,就送往东宫。 李承乾对此哭笑不得。 他自然有自己的准备,否则怎么去招揽心腹。 “这份心得,孤且收下了。” “殿下若有不明之处,可随时唤臣注释。” “好,有劳苏将军了。” “这是臣的本分。” 苏定方现在已经完完全全的太子的形状了,毕竟这份恩情来的太重。 李承乾感觉,如果自己拉着苏定方去谋反,估计是会跟着一起的。 苏定方走后,李承乾拿起兵法心得看了看。 确实是干货满满,其中还有不少引经据典。 历史上,苏定方的功绩主要体现在唐高宗时期。 西灭突厥,东平百济,南镇吐蕃,纵横万里,“前后灭三国,皆生擒其主”,西域诸国震慑降服。 更难得的是,苏定方在人生的最后时光却依然被委以重任,“为诸将节度”,以七十多岁高龄默默镇守在吐蕃战场的最前线。 而后边疆病逝,配享太庙。 可以说自李靖死后,大唐军神的头衔就到了苏定方这里。 现在的苏定方,在军事能力其实已经很是成熟,欠缺的只是表现自己的机会。 跟他差不多的,还有一人。 下午。 陈云超告诉太子:“殿下要的人,明天即可抵达了。” “明早安排他直接进宫。” “是,殿下。” 这就是薛仁贵了。 薛仁贵出身于河东薛氏世族,是山西绛州龙门人。 绛州就在洛阳边上,距离长安也就隔了两个州。 来回有个十来天的功夫就行了。 —— 夜。 灞桥驿。 “今晚宵禁,进不了城了,明日一早,咱们就进城。” “这趟差事,也算是完成了。” “说起来,你小子运气真好,也不知太子殿下从哪里听到你的名字,竟然直接点名道姓要见你。” “想来这往后,薛兄弟受太子赏识,跟我们这些卫士不同,必定要飞黄腾达,青云直上。” “届时再见了,可莫要装作不认得。” 为首的东宫卫士笑呵呵的说道,语气中带着几分亲近巴结。 原本他以为是哪个世家子弟,到了地方才发现薛仁贵家里不仅不富,还很穷困,连个饱饭都吃不到。 当然,这跟薛仁贵的饭量也很有关系,要是敞开肚皮吃,怕是早把家里给吃垮了。 这些日子在驿置吃饭,办差的他们自然都是免费吃喝。 然后他们就被薛仁贵惊人的饭量惊吓到了。 一人吃七八个人饭量,这是个什么鬼玩意,简直跟个饿死鬼投胎似的,怕是饿死鬼投胎都没这么能吃吧。 一碗碗米饭上还不够,最后薛仁贵直接抱着木桶吃。 这样的人,看着都怕。 先前卫士们还以为薛仁贵饿久了,后来发现每餐都这么吃。 闲暇之余卫士们好奇,比试力气。 结果三个人都拉不动吃饱的薛仁贵。 那就更不用说拳脚功夫,刀剑功夫了。 “定不敢忘记诸位兄弟。” 薛仁贵拱手,神情肃穆。 卫士们哈哈笑着:“搞这般正式干嘛,早些休息,明日天不亮就要起床了。” “见了殿下没精神,还以为是我们亏待你了。”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