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纵观历史各个朝代,能在夺嫡这块,比杨妃见识多的,屈指可数。 “所以母亲选择了魏王。” 这时候,李愔插嘴问道。 因为在他看来,不管是外祖父,还是如今的父皇,都是次子战胜长子夺嫡成功。 按照惯例,这次也应该是支持魏王。 毕竟隋唐两朝,还没有长子继位的先例。 现在母亲把诗会定在魏王的芙蓉园,还故意把太子喊去,不就是为了刺激太子吗。 杨妃听到次子的话,不由扶额,感觉头疼。 李恪看了眼弟弟李愔,沉声道:“母亲选择的是太子。” 李愔一愣,下意识看向母亲道:“啊,选择太子?为什么?” “蠢货。” 便是杨妃素养高,也忍不住骂了一句。 李愔感觉有些委屈。 不应该是支持魏王吗,怎么母亲还要打破两朝传统呢? 李恪解释道:“母亲定元宵诗会于芙蓉园,邀请太子,是为打击魏王在文士中的威信。” “同时也是为了给太子扬名。” 李愔疑惑道:“魏王擅文,太子擅武,这是元宵诗会,怎的帮太子扬名。” “就算是作一篇好诗,可魏王那边,追随的学士更多吧,花再多钱,也不见得能比过魏王。” 李恪微微摇头:“诗词,小道尔。” “世家望族是魏王的支持者,但太子造竹纸,降书价,已然得寒门之心。” “不一定是要在诗词比试上,只要太子出现在芙蓉园,那就是对魏王极大的压制。” 太子的名声,在长安城中,看似比魏王差一些,但李恪知道,当太子公布竹纸工艺的时候,已经成了许多寒门士子的恩人。 虽说现在长安城中,还没有大规模的出现竹纸,完全把之前的纸张替代。 但书籍的价格,已经在不断跌落了,至今已经跌落了将近一半。 等竹纸大规模造出来的时候,纸的价格,将会低到令人发指的地步。 如今大部分的书店,都是想要快速的把店内的书籍,纸张进行清仓,好减少损失。 就凭这一点,当太子出现的时候,必然会引得大片叫好。 杨妃说道:“不仅是如此,我之所以要邀请太子参加诗会,也跟太子本身有很大的关系。” “目前这个消息知晓的人还不多,太子也没有要炫耀的意思。” “不久前冬狩,太子曾作诗,把魏王给压了下去。” “太子在诗词方面的造诣,也是不低的,很大可能要超过魏王。” 这个消息李世民没有宣传,本来魏王就被压制,再传出太子诗词才华,这就是文治武功都全面碾压魏王了。 杨妃能知道这个消息,自然是因为在太极宫中,有她的耳目。 “太子还会作诗?” 李愔有些惊讶。 李恪倒是觉得很正常。 “太子本来就文采出众,十三监国赢得朝廷群臣的称赞,难道你以为连诗词都不懂吗。” “不写,可不代表不会,只是不需要罢了。” “况且太子的武艺,此前也从未展示过,或许只是太子不屑展示罢了。” 听到这话,李愔仔细一想,也反应了过来。 随后又想到宴席上的事情。 “太子可是在我们府中,都安插了人手。” “纪王就藩的时候,才八岁啊,当时太子也才十三岁吧,这就安插了细作?” “还有越王,连他在府中的情况,都能一清二楚,我昨日特地去问了越王,他说确有此事,连父皇都不知晓这些内幕,太子却能知道。” “太子远在长安,咱们藩地彼此间相差如此远,他全都掌控着,太子想干嘛?” 李愔没有说自己的事情,因为他的荒唐事很出名,父皇都写信骂他了。 不过这话出来,李恪跟李愔,顿时就反应过来。 为什么母亲说皇位争夺的事情,他们避不开的原因了。 “还是母亲有远见。” 李恪佩服道。 太子监察众皇子的目的,到现在已经很清楚了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