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想想都难受。 这些日子,李泰也时常在军营里看操练。 他也是有五千骑兵的,清一色的铁甲。 就是盔甲款式多了几种。 十几副明光铠,其他的则是光要甲,锁子甲,山文甲,乌锤甲,细鳞甲。 其实铁甲的制作工艺都比较复杂,唐军的主要铁甲还是以明光铠为主。 而明光铠在唐朝使用最为普遍,被列为《唐六典》甲制之首。 之所以李泰军中会出现各类铁甲拼凑,主要还是库存不足。 在供给完太子后,明光铠就没多少了,只能用其他铁甲来供给魏王。 其中乌锤甲的制造相对其他甲胄要简单一些,所以魏王的骑兵主要是以乌锤甲为主。 即便如此,清一色的铁甲骑兵,也足够体现出李世民对他的偏爱了。 “太子的军营里,可是出了什么变故?” 李泰有些好奇的问道。 按照正常的想法,太子半夜去长安,肯定是跟军营有关。 柴令武回道:“我派人打听了,没听说太子军营有什么事情。” “倒是早上遗爱让人传回消息,说太子军营正在进行军演,动静挺大的。” 李泰让房遗爱跟崔盛玉两人负责操练事宜。 这些天房遗爱基本上就住在军营了,要么就是在魏王府这里。 对于房遗爱来说,回家太难受了。 高阳公主几乎是全面压制,他也不敢反抗,只能是唯唯诺诺的。 对比起来,还不如军营里舒坦。 “哦,对了,早上听闻东宫那边去了几百辆马车,运很多大木箱子去太子军营。” 柴令武补充道。 魏王李泰问道:“知道装的是什么吗。” 柴令武摇头:“打探了,但那边口风很紧,也许是真不知道。” “大木箱子密封着,还贴了封条,谁也不知道装的是什么。” “据说挺沉的,可能是军备吧。” “东宫招了很多工匠,打造一些军备也是正常。” 听到这话,李泰对这些大木箱子失了兴趣。 些许军备而已。 他有五姓七望的支持,根本不差军备。 也就是甲胄严禁私藏私造,这才缺了明光铠,没太子的那么威风。 其他方面,什么都不缺。 “太子行事太过霸道,好在这次他负责佯攻辽东城。” “那辽东城是前朝百万大军都没能攻克的地方,太子的骑兵,能立下什么功勋。” “本王就不同了,八百艘战舰,直插高丽腹部,必能建立不世功勋。” 李泰颇为自信的说道。 对于这次东征高丽,他也有自己的想法。 五姓七望那边来的,可都是精锐,个个武艺高强,每次看操练,都让他信心十足。 如果能在军功上比过太子,那么魏王党的声势将更加浩大。 要是太子能死在辽东战场上,那就最好不过了。 可惜了崔文圣。 就这么死了。 李泰前些日子听到崔文圣自杀的消息,还有些唏嘘。 毕竟崔文圣支持了他这么多年,多少是有些情分的。 勾结高丽这事,在李泰看来,崔文圣也是为他着想,以此密杀太子。 可惜,当真可惜。 “对了,那马车被褥,还是太硬了,你让人赶紧做些好的来。” 李泰寻常往来长安跟军营,一般都是骑马而行。 但在军营里,其实已经打造了一辆豪华马车。 为了减少颠簸之苦,马车上垫了很厚的被褥。 饶是这样,李泰坐了几圈,还是感觉屁股疼。 柴令武想起一事,道:“魏王,前两日文学馆有个学士提出,说既然制冰法是采用消石制冰。” “如今天气炎热,可在马车之下,装上消石和水,如此就相当于在马车下放置一团冰水,虽不至于成冰,也可减少炎热之感。” “我想了想,倒是觉得此法可行。” 李泰听了,眼睛一亮,催促道:“赶紧给本王马车加上。” 胖子最怕热了,每次李泰想到要在这六月酷暑下行军。 就算是在马车上坐着,也会被累得够呛,当真受罪。 有了这法子,行军路上,那就凉爽许多了。 柴令武准备去吩咐工匠打造新款马车。 临走的时候,又想起一事。 “魏王,太子夜出长安,会不会跟房公有关系。” 李泰问道:“难道房公对城外太子军营做了什么事情?” “那应该不至于吧。” 柴令武说道:“是这样,我听说昨天晚上,房公入宫面圣了,说了瘟疫的事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