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在宫里讨生活,没点关系,活都活不下去。 才人也是正五品了。 得到些许庇护,偶尔还能有些赏赐,那已经是最大的难得。 就这,还不是谁都能干的。 “陛下果然是准备对太子下手了。” “也是,当初太子在城外,拒不受诏敕入宫参加祭祀,陛下连夜召大臣议事,就有这个顾忌了。” 武曌有些欣喜,消息确定下来,这就有了机会。 不同的人看同一件事,往往得出的结论也会不同。 站在武曌的角度,判断自然跟房玄龄相反。 她认为陛下这就是在针对太子布局,准备行废立之事。 都要谋反了,再优秀又怎样。 武曌觉得,如果自己坐在皇帝的位置上,是绝对不会容许有这样谋反的事情发生。 优秀的人多了去了,没有太子,难道这日月就不转了? 以己度人,武曌觉得自己的想法没错。 “对了,夫人,我还听到说,晋王最近跟长孙冲走得很近。” “宫外都在传,晋王如今恩宠无双,许多人争相攀附,保不准就是另一个魏王。” 说到这里,春雪傲然道:“他们又怎么比得上夫人。” 春雪心里头有些庆幸,当初还好没跟太子搅合在一起。 谁能想到太子声势这么大,实则岌岌可危。 连陛下都要出手对付太子了。 其实长孙冲跟晋王的事情,在长安城已经流传很久了,只是宫里对宫外的消息闭塞,一直到今天,春雪才听到情况。 ‘长孙无忌!’ 武曌听到这话,心头一亮。 晋王想要夺嫡成功,难度是很大的。 哪怕是太子被废,按照嫡长子继承制,轮到的也是魏王,而不是晋王。 论贤名,魏王的名声也不差,还受到陛下的偏爱。 那怎么才能更好的支持晋王夺嫡呢。 这就需要朝廷大臣的助力了。 还有谁比长孙无忌这个第一功臣,更有权力。 如果太子被废,长孙无忌支持晋王为太子,这个成功的几率,就变得很大了。 长孙冲是长孙无忌的嫡长子,通过这条线,想来就能搭上长孙无忌。 可要得到长孙无忌的支持,这难度还是挺高的。 沉思片刻,武曌对春雪道:“你想办法,打探下宫里头哪些人,跟长孙家有所联系,偷偷打探,不要叫别人知晓。” “等有了眉目,再来告知于我。” 春雪虽不理解,但自然是奉命:“是,夫人。” 武曌嘴角微微翘起。 如果长孙无忌知道了陛下在查太子谋反,那么他还会坚定的站在太子那边吗。 虽说也可以站魏王,可魏王党的支持者是五姓七望。 而长孙无忌是关陇门阀,本就跟五姓七望不对付。 这么算下来,对于长孙无忌来说,晋王就是最好的选择。 陛下嫡出的皇子就这么三个,已经没有其他人了。 当然,受到情报的限制,武曌还不知道,她所知道的消息,长孙无忌早就已经知道了,并且还更多,更早。 并且就已经对此事开始有了准备。 不过这也不影响武曌。 因为武曌不可能去接触长孙无忌,把自己跟李治的关系暴露出来。 她要做的,只是把这个消息告诉李治。 从而在李治那边,得到更多份量。 所以只要长孙无忌没亲口去跟晋王说,武曌对于李治就是有功的。 哪怕说了,也能表达忠诚跟苦劳。 有人想让太子倒台,就有人想得从龙之功。 若说后宫权势,作为前朝公主的杨妃,自然是不小的。 张阿难的动静不算大,可在有心人眼里,也不算小了。 杨妃在宫里的地位很高,许多隋朝遗留下来的宫女宦官,都对杨妃有天然的好感。 当年李渊得了长安城后,自然不存在把宫女宦官全部解散换一批。 隋朝的老人到如今,也在宫里走上了高位。 即便杨妃不像是武曌这样特意经营,也会有许多人给她汇报消息。 且情报消息,比之武曌还要更加广阔。 杨妃从小自宫廷长大,耳濡目染下,宫廷的权力斗争,更为熟悉。 得到消息后,很快就有了决定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