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盖牟城下。 随着鼓声雷动。 唐军如潮水般向着盖牟城的城墙冲去。 空气中弥漫起了令人窒息的紧张气息。 高丽守军严阵以待,刀枪林立,盾牌紧密相连,宛如一道钢铁铸就的屏障。 这已经不是第一天攻城了。 惨烈的攻城已经足足持续了八天。 城墙下,堆满了唐军的尸体,已经发出一阵阵恶臭。 侯君集跟李勣合兵,总共步骑八万五千人,胡兵一万余,民夫四十余万。 五十万大军聚集在一起的震撼场面,一眼看去,真就跟大海没有什么区别了。 而盖牟城,所有人口加起来,也就十多万人。 攻城之战伊始,唐军的喊杀声惊天动地。 先锋部队扛着巨大的云梯,在箭矢的掩护下,向着城墙奋勇冲去 城上的高句丽守军毫不示弱,他们弯弓搭箭,一时间箭如雨下。 冲在最前面的唐军士兵瞬间被箭矢覆盖,许多人甚至来不及发出惨叫,便倒在了血泊之中。 云梯靠近城墙时,守军又推下巨石、倾倒滚烫的油水,云梯被砸断,士兵们纷纷坠落,摔得粉身碎骨,城下瞬间堆满了残缺不全的尸体,鲜血汩汩流淌,染红了大地。 后续的唐军并没有被眼前的惨烈景象吓倒,他们继续前赴后继。冲车在士兵们的推动下,发出沉闷的撞击声,一下又一下地轰向城门。每一次撞击,都伴随着士兵们的怒吼与期望,可城门却依旧坚如磐石。 而城墙上的守军,则用长杆、挠钩等器械,不断地攻击靠近城墙的唐军,将他们拉扯上城垛,然后残忍地斩杀。 一波波唐军冲上城墙,又很快被杀退了下来。 攻城方往往需要承担更大的伤亡。 后边。 侯君集跟李勣看着这一幕,眼神冷漠。 大量唐军的死亡,并没有动摇他们的心神,这样的场面,早就已经司空见惯了。 几乎每天的攻城中,都会有数千人的死亡。 这很正常。 因为战争,本来就是这么残酷。 历史上,这次攻城,总共持续了十二天。 虽然没有记载具体死亡多少人,但绝对不会是个小数目。 唐军士气旺盛,但高丽守军也是意志坚定。 攻城方需要承担更大的伤亡,往往数个唐军才能换一个高丽守军。 八天的猛攻,唐军损失不小,盖牟城的守军也损失很大。 两万余守军,如今只剩下万余。 攻城之际尚且能看到,还有大量负伤参战的高丽守军,这意味着此刻的盖牟城,已经是强弩之末了。 “盖牟城的守军已经力有不逮,五天之内,必将破城。” 李勣冷静的说出自己的分析。 侯君集点点头。 “三日后,精锐压阵,一举破城。” 打到现在,其实侯君集跟李勣最为精锐的部队,是一直没有上场的。 攻城的是各部折冲府卫士,还有胡兵。 更多的则是临时操练过的民兵。 精锐军不仅是将军麾下最强的兵卒,更是需要稳定军心。 因为只有精锐军在,才能掌控其他民兵。 打仗从来没有,一开始就派出自己精锐军的道理。 用民兵进行消耗,这是很正常的现象。 况且打完盖牟城,还需要打辽东城。 这边盖牟城不过守军两万,辽东城可是有着五万守军,以及更加坚固跟高大的城墙。 耗费的兵力会需要更多。 虽然攻克盖牟城损失会不少,但太子跟李道宗那边,还有大量的兵力。 只要攻下辽东城跟盖牟城,就等于彻底的打开了高丽门户。 往后的进攻就要轻松许多。 高丽总共有176座城池,但可不是每座城池都能有这么坚固的城防跟兵力。 大多数的城池,也就两三千,乃至于更少的守军,城墙也不过一丈高,根本无法阻挡唐军破城。 攻城持续到差不多日落之际,侯君集下令鸣金收兵。 还有一口气的伤员会被安置到伤兵营进行救治。 伤兵营总是充斥着哀嚎呻吟之声。 每天晚上,都会有不知多少人,死在黑暗的夜里,而后被就地掩埋。 战争的残酷在此刻体现得淋漓尽致。 工兵也要负责打造新的器械,还有对用过的攻城器械进行维护。 晚间。 侯君集,李勣等将领,则开启军事议会。 分析今天高丽守军的情况。 在明日的攻城中,如何攻打高丽的薄弱之处。 包括对新的攻城兵进行补充事宜。 次日。 饱餐一顿的攻城兵恍然一新。 再次发动了对盖牟城的进攻。 虽说盖牟城已经是摇摇欲坠,但依然顽强的坚守下来。 只是随着攻城的加剧,已经明显不如之前那么强势,这一点可以从唐军逐渐减少的伤亡数量中能够看出。 然而很快就有一条不好的消息传来。 高丽方面安排了四万步骑。 于明日可抵达盖牟城。 当然,现在的盖牟城已经被围困了,高丽援军不可能说进入到城内。 只能是跟唐军发生野战,以达到救援盖牟城的目的。 又是一日攻城。 晚间。 营帐内烛火摇曳,光影在地图上晃荡不定。 侯君集紧蹙双眉,目光如炬地盯着地图上盖牟城的标记。 “高丽援军四万奔赴盖牟城救援,诸位如何看?” “是先行停止攻城迎敌,还是同时作战。” 听到这话,众多将领议论起来。 “城破在即,此时给盖牟城喘息之机,无异于使我军伤亡更大。” “那高丽援军如何。” “兵力充足,如何不能两面作战。” “高丽援军无坚城之防,难道正面对战上,我等还怕他高丽不成。” “或可主动击之。” 讨论了一段后,李勣开口道:“敌军远道而来,人困马乏且恃众轻敌,应果断出击。” 四万援军对五十万大军,好像如同以卵击石。 但实际上不是这么来算的。 高丽本土作战,四万援军急行军的情况下,基本上都是以战兵为主,后勤自有其他城池进行补给。 侯君集跟李勣这边,真正算得上兵卒的只有九万,攻城损耗近乎两万。 在攻城的同时还要面对高丽援军的情况下,局势自然不怎么算好。 一旦高丽援军站稳脚跟,唐军这边就只能把大部分精力用来对付高丽援军。 而盖牟城得以有了恢复,很容易把局势拉到不乐观的情况。 侯君集略作商量后,便决定了先行发动对高丽援军的攻势。 这样的强攻突袭,自然是以骑兵为主,步兵为辅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