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太子党的核心成员。 还在长安城内的,就只有李安俨了。 至少通过目前的情报来说,是这样的情况。 只需要迷惑住李安俨,那么太子就不会得到自己谋反事实暴露的消息。 李世民很是痛心。 他不明白。 为什么太子就要谋反呢。 自己明明这么宠爱太子。 要钱财给钱财,府库随意取用。 要兵权给兵权,那可是五千套明光铠啊。 当年自己的玄甲军,都只有三千五百套。 整个大唐,都没有哪支军队,能有五千套明光铠的。 已经如此宠爱,难道还不够吗。 为何还要去谋反。 这大唐皇帝位,不迟早都是他的吗。 为何要如此着急。 李世民长叹一声,心中悲泣。 —— 李安俨没有多想。 房玄龄可不会少想。 下了朝。 房遗直就赶忙告诉了父亲,张内侍去见了李安俨的消息。 “看来,陛下已经是清楚了啊。” 房玄龄感叹道。 只是略作思量,就已经想明白,现在陛下已经掌控了太子谋反的事实。 就现在来说,由不得陛下不信了。 房遗直奇怪道:“父亲,我听说的消息是,有监察御史弹劾李安俨贪污受贿,收敛钱财。” 房玄龄微微摇头:“不过是陛下的障眼法罢了。” “陛下不想让太子知道,谋反暴露之事,但更不想让李安俨继续担任宿卫统领,因此找了个幌子。” “如今太子领兵在外,侯君集又是辽东道行军大总管,一旦太子知道谋反暴露,引来的就是大麻烦。” 房遗直不由道:“当初是太子忌惮陛下,没想到现在换成了陛下忌惮太子了。” 房玄龄语气有些唏嘘:“世事无常,谁又能知晓未来的事情呢。” —— 长孙府。 长孙无忌喝着茶,正在独自沉思。 李安俨的事情,他也得到了消息。 陛下如果就此停止对太子的调查,以莫须有的贪污受贿结束。 只有两种可能。 要么太子没有谋反。 要么太子已经被确定谋反。 思索良久,长孙无忌更加倾向于第二种。 种种迹象表面,太子本来就有谋反的可能。 陛下这么做,无非是不想影响到东征高丽的情况罢了。 那么对于长孙无忌来说,就有两个选择。 支持或不支持太子。 太子能成功夺位吗。 长孙无忌觉得没什么可能。 陛下可是打出来的江山,百官群臣,尽皆是陛下的人,军中将领对陛下忠心耿耿。 难道太子手里有了些许兵权,就能威胁到陛下的皇位吗。 这大唐江山,几乎都是陛下打下来的啊。 更何况陛下如今尚且在壮年。 长孙无忌都想不到陛下怎么会输。 “主人,茶凉了,我去换一壶热的吧。” 旁边管家突然开口说道。 正在迟疑犹豫的长孙无忌顿时一愣。 是啊,人走茶凉。 也该是作新的打算了。 “不必了,你去趟右金吾卫大将军府,给晋王送个请帖。” “邀请晋王明日来我府中参加晚宴。” 长孙无忌是个果断的人,也是个聪明的人。 他明白怎样的选择才最有利。 —— 杜荷没在长安。 太子党心腹尽皆离去。 东宫里,也就只有太子妃苏玉儿,罗马公主狄奥多西。 可太子妃苏玉儿,并不知道李安俨是太子的人。 甚至都没能知道,李安俨的有关消息。 后宫的杨妃倒是听说了,宿卫统领被换了的事情。 但也没有放在心上,她也不知道。 而知晓的杜荷,人已经跑路出长安了。 一切都朝着太子不好的方向发展。 然而一则消息,却在长安城内掀起惊天波澜。 唐朝的传信,主要依靠完善的驿站系统。 驿站之间相隔的距离大约在二十到三十里之间。 正常情况下,驿马的速度大约为日行三百里左右,如果是加急的军情传递,速度会更快,安禄山造反的消息在六天内传达给朝廷,距离约三千里,平均日行约五百里。 辽东城距离长安,大约有三千四百里地。 九月初七这天。 盖牟城破的消息,传到了皇宫里。 李世民很是高兴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