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夺嫡,继承大统,自古以来,从来不是看谁的势力更大,除非他的势力,权力,能比皇帝还要大,否则最终决定胜负的人,便是陛下。” “太子虽强,还能强过大唐?” “魏王有五姓七望支持,风光无限,可是能忤逆陛下?” “最后所有的胜负,都在陛下手中掌控着。” 说到这里,武曌的语气中充满了诱惑跟憧憬:“只要陛下能想到这一点,想到只有选择晋王继承大统,才能同时保全太子跟魏王,最后的赢家,必然是晋王。” 李治心动了。 他想过夺嫡的事情,但没想到这么仔细,这么细腻,又这么全面。 对于父皇的心思,李治也是能猜到几分的。 这些时日,尤其是魏王不在的时间里,李治成了皇宫常客,比先前魏王去大内还要频繁。 跟父皇的感情,也逐渐深厚起来。 人就是这样,没在身边,自然少了亲密,整天见着,怎么都会有感情。 本身李治作为长安城内,左右金吾卫大统领,也需要经常汇报各种消息给父皇。 父皇的担忧跟武曌说的,几乎是一模一样。 “可是,我又该怎么去做呢。” 回过神来,李治有些苦恼的说道。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,但他又不能直接对父皇说,你让我当皇帝吧,这样太子跟魏王就都能活了。 只能是通过隐晦的方式,去提醒父皇。 但父皇何等人物,但凡是他去提醒,又怎么不被察觉。 如果父皇察觉到自己的小心思,恐怕事情变幻,就没这么简单了。 武曌听到这话,就明白晋王已经完全动心了。 这让她心中长长的舒了口气。 如果李治自己不争,这皇位又如何落到头上来。 最为主要的是,她的功劳就很难说了。 现在的话,只要晋王能当皇帝,那么她就是第一功臣,届时摆脱如今的困境轻而易举。 这么多年过去了,武曌还是有些激动的,终于是看到了希望。 饭一口口吃,路一步步走。 武曌深知,大事不可急躁。 “晋王不需要太过刻意,只要静观其变即可。” “如今太子跟魏王,还没有彻底的对上,晋王应该要做的是,准备好自己力量,为将来做准备。” “况且就这次来说,侯君集被抓,乃是李勣的功劳。” “如今卫国公已老,且身体也不太好,侯君集勾结太子,已被陛下拿下,军中能号令者,莫过于李勣将军。” “晋王也不要小看了自己,左右金吾卫,数万兵马,加上李勣将军,在军队上,也就略微逊色于太子。” “加上同安大长公主,晋王的影响力,实则已是极其庞大。” “魏王声望高,可人多又有什么用,魏王党也就搞点声势,在真正的斗争上,毫无作用可言。” “更何况,晋王还跟长孙大公子关系莫逆。” 长乐公主病逝前,委托长孙冲照顾下晋王。 李治就跟长孙冲关系好了。 这个事情,李治是告诉了武曌的。 “只是舅舅那边,毕竟一直在支持太子。” 李治担心道。 长孙无忌可谓是铁杆太子党,他跟长孙冲关系再好又如何,最后还不是还听舅舅的话。 长孙冲身份高贵,完全是依托于长孙无忌。 这一点李治看得清楚。 武曌嘴角微微扬起:“若是没有长孙司徒的许可,晋王以为,自己能跟长孙大公子关系这般好吗。” “前些日子可是有不少流言,甚至不少勋贵攀附,难道长孙司徒都不知道?” “晋王可不要忘记了,长孙司徒不仅是太子的舅舅,也同样是你的舅舅啊。” “况且对于长孙司徒来说,无论如何,都不会想看到魏王夺嫡成功。” “关陇门阀跟五姓七望之间,从来都是站在对立面的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