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只有在最佳利益上,才是最为安全的方式。 他可不想自己手下精锐被暗中说服,晚上睡觉的时候给他绑了。 这样的事情,历史上都没少发生过。 “父亲。” 身侧,长子李象突然有些担忧的喊道。 李承乾问道:“怎么了?” 李象微微皱眉,说道:“父亲,孩儿忧虑您回长安后,恐将面临诸多凶险。这朝堂之上,暗流涌动,有些人怕是不愿见您安然归来。” 李承乾微微一笑,拍了拍李象的肩膀:“象儿,为父又岂会不知。然身为大唐太子,肩负江山社稷之重任,有些路,不得不走。” 李象点了点头,又问道:“那父亲此番回长安,可有应对之策?” 李承乾闻言,抬眼看向远方的海面上。 码头上,搬运工人们紧张忙碌。 一箱箱金银财宝被小心翼翼地抬上货船。 这些财宝,是李承乾从三国贵族中搜罗而来,各中价值,难以估量。 比之大唐国库都不逞多让。 听起来有些夸张,然而大唐国库是大唐朝廷的,更多财富集中在世家手里。 而这里的,是高丽,新罗,百济,三国国库,以及三国贵族的大半积累。 “兵来将挡,水来土掩!” 李承乾淡笑道。 李象顺着父亲的目光望去,若有所思:“父亲,孩儿愿意随您一同回长安,为父亲分忧解难。” 李承乾摇了摇头:“象儿,你不能跟我一起回去。辽东刚刚平定,局势尚不稳定,为父需要你留在这里,替我守护好这片土地。” 李象眼中闪过一丝失落,但很快便恢复了坚定:“父亲放心,孩儿定当竭尽全力,守护好辽东。只是孩儿年轻,恐难当此大任,还望父亲多多教诲。” 李承乾看着李象,语重心长地说道:“象儿,你莫要妄自菲薄。” “这些年,为父看着你成长,你勤奋好学,心怀百姓,为父信得过你。” “如今辽东的政务,你已有所了解,为父再跟你细细说一些关键之处。” 李象躬身听候。 李承乾讲述道:“这民生之事,乃是重中之重。我们在辽东推行的新政,鼓励农商,减免赋税,让百姓过上了好日子。” “你要继续坚持这些政策,关注百姓的生活,倾听他们的诉求。若是遇到天灾人祸,要及时开仓放粮,赈济百姓。” 李象认真地点点头:“孩儿记住了,定会以百姓福祉为重,将新政继续推行下去。” “还有这军事方面。” 李承乾接着说道:“辽东地处边疆,四周局势复杂,军事防御一刻也不能松懈。” “讲武堂是培养军事人才的关键所在,你要时常去视察,督促学子们刻苦训练。他们是辽东军事力量的未来,只有他们强大了,我们才能抵御外敌。” “孩儿明白,日后定会常去讲武堂,激励学子们精研武艺,保家卫国。” 李象坚定地回应。 李承乾没有多说,讲武堂更是兵权所在,只是现在没必要把话说得太清楚。 “另外,这工业集群和技术学堂也不可忽视。” 李承乾说道:“工厂是辽东发展的重要支撑,要确保工坊的正常运转,为军队提供充足的军备,为百姓提供丰富的物资。” “技术学堂则是培养人才的摇篮,要加大对学堂的投入,聘请更多的能工巧匠担任教师,让学子们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。” 李象似懂非懂:“是,孩儿记住了。” 李承乾道:“与周边势力的关系也至关重要。” “虽然我们已经一统辽东,但北方的游牧民族和其他潜在的势力,仍对我们虎视眈眈。你要加强与周边部落的交流与合作,通过贸易、文化交流等方式,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。但同时,也要保持警惕,不可放松防御。” 李象迟疑道:“父亲,若遇到周边势力挑衅,孩儿该如何应对?” 李承乾回道:“若是小股势力的骚扰,可派遣军队迅速将其击退,以维护我们的威严。” “但若是遇到大规模的进犯,切不可贸然出击,要及时召集将领商议对策,制定合理的战略。” 说到这里,李承乾微微一顿,道:“要向长安求援,大唐是我们的后盾,必要时,我们要借助朝廷的力量。” “孩儿明白了,定不会让父亲失望。”李象坚定道。 李承乾看着李象,欣慰道:“象儿,你能如此稳重,为父便放心了。这辽东,我交给你,希望你能将它治理得繁荣昌盛,不辜负百姓的期望,也不辜负为父的重托。” 辽东是李承乾的基本盘,除了长子李象,没有更好的人选了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