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09章:暗战-《家父李世民,请陛下称太子》
第(2/3)页
“陇西李氏长公子李睿文,在商道上人脉极广,消息灵通。他凭借家族在商道上的影响力,阻断硫磺和硝石等战略物资运往洛阳。李睿文分析,李承乾的霹雳火威力虽大,可没了火药,那不过是一堆废铁。而且他还安排了不少眼线,一旦发现有物资试图运往洛阳,便会想尽办法拦截,让李承乾的火药储备后继乏力,霹雳火威力受限。”
到了如今,虽然还不知道霹雳火的具体配方,但硫磺跟硝石,已然不算太大的秘密。
李泰眼睛放光,急切追问:“还有其他方面的举措?还望崔公子细细道来。”
崔盛玉微微一笑,继续说道:“在舆论方面,范阳卢氏长公子卢志杰,才情出众,善用舆论造势。他安排族中能言善辩子弟,在长安与洛阳间的书院、酒楼频繁活动。卢志杰曾与我探讨,如今这世道,民心向背至关重要。在书院,他们挑起对李承乾‘罪行’的激烈讨论,让那些饱读诗书的学子们对李承乾口诛笔伐;在酒楼,让食客对李承乾嗤之以鼻。散布李承乾意图谋反、将给百姓带来战乱灾祸的谣言,扰乱军心民心,影响陛下对李承乾的判断,坚定陛下平乱决心。只要民心乱了,李承乾即便有精卒火药,也难以稳固统治。”
“太原王氏长公子王景辉,为人八面玲珑,与朝中官员的关系盘根错节。他利用家族与朝中官员的姻亲关系,在朝廷形成舆论势力。王景辉认为,陛下的决策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朝中大臣的影响。所以他让官员在朝会上慷慨陈词,力主陛下坚决讨伐李承乾。他还私下里与不少大臣频繁往来,晓之以利害,动之以情,让这些大臣们坚定地站在陛下讨伐李承乾的阵营中,从而影响陛下决策和对前线军队的支持力度。”
“另外,我们联络与五姓七望交好的小势力。这些小势力在洛阳周边如蚂蚁般不断制造麻烦,袭击李承乾的运粮队伍和巡逻士兵,分散其兵力精力,使其难以全力应对长安大军。这些小势力,虽然单个实力不强,但胜在数量众多,且神出鬼没。他们就像附骨之疽,让李承乾头疼不已。”
李泰兴奋拍手,“妙哉!公子智谋过人。本王这就联系其他家族长公子,共商此事。”
很快,五姓七望的长公子们齐聚一堂。宽敞议事厅内,气氛庄重。
清河崔氏崔盛玉站在厅中,向众人阐明利害:“诸位,李承乾拥兵自重,若他得胜,五姓七望利益受损。如今陛下出兵,是我们的机会。联合起来,让李承乾腹背受敌。”
范阳卢氏长公子卢志杰捋须点头,“崔兄所言极是,我卢氏全力配合。定让谣言传播更广,使洛阳军民人心惶惶。我已安排族中子弟,深入洛阳城的各个角落,与三教九流之人交往,将谣言传得满城皆知。不出几日,洛阳城必定人心惶惶,军民离心。”
荥阳郑氏长公子郑宇轩接口道:“我郑氏已布置妥当,粮草供应断绝,运粮道路破坏,李承乾难以获取粮草。而且我还安排了人手,混入洛阳城的一些势力中,煽动他们对李承乾的不满,让李承乾内部也产生矛盾。”
太原王氏长公子王景辉自信一笑,“我们王氏会让支持陛下平乱的声音在朝堂占据上风,促使陛下坚决讨伐。我与几位大臣已经达成共识,他们会在关键时候向陛下进言,力主陛下加大对洛阳的攻势,不给李承乾喘息的机会。”
陇西李氏长公子李睿文说道:“我族商道眼线众多,战略物资难以运入洛阳,小势力也会持续给李承乾制造麻烦。而且我还让家族中的一些高手,暗中监视李承乾的一举一动,一旦发现他有什么新的举措,我们便能及时应对。”
众人纷纷赞同,一场针对李承乾的暗中谋划悄然展开。他们各自安排人手,紧密执行计划,一张大网向李承乾缓缓收紧。
在长安皇宫内,李世民坐在龙椅上,眉头深锁,神情凝重。手中战报详细记录洛阳城防御部署与李承乾军事行动,每字如巨石压心。
“这个逆子,竟将洛阳经营得如此稳固。”
李世民喃喃,愤怒与无奈交织。
眼中疲惫尽显,仿佛瞬间苍老。曾经可爱的儿子,如今成心腹大患,怎不心痛。
“陛下,李靖将军已做好出征准备,可洛阳城易守难攻,强攻恐损失惨重。”
长孙无忌在旁小心翼翼说道。看着李世民憔悴面容,心中担忧。
李世民微微点头:“朕知晓,局势紧迫,不得不攻。传朕旨意,命李靖尽快制定详细作战计划,户部加大粮草兵器供应,确保前线将士无后顾之忧。”
声音疲惫却坚定。
“是,陛下。”长孙无忌领命匆匆离去。
李世民靠在龙椅,闭眼。脑海浮现李承乾儿时模样,一起骑马射箭、谈论治国的美好回忆如在昨日。
可如今,儿子背叛,妄图分裂大唐。
“承乾,你为何走到这一步?”
心中刺痛,泪水滑落。
在李靖的营帐内,三位将军围坐,气氛严肃。洛阳城地图摊开桌上,不同颜色标记标注信息。
“洛阳城城高墙厚,李承乾麾下兵强马壮,正面强攻非良策。”
李靖皱眉,目光紧盯地图,似寻破城关键。
尉迟敬德挠头,一脸憨厚:“李总管,那该咋办?总不能干等着。”
程咬金也点头:“是啊,老程不想与太子兵戎相见,可陛下有令,不能违抗。”
李靖沉思片刻,抬眼看向两位将军:“我有一计,先在城外设伏,截断粮草供应,并且派人暗中烧毁洛阳粮仓,待其内部混乱、粮草短缺,再发动总攻,可事半功倍。但需密切关注洛阳城内动向,以防变故。”
尉迟敬德和程咬金对视,纷纷点头赞同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