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如果身体恢复不过来,那还谈什么争斗,早点禅位给太子,移居大明宫修身养性算了。 李承乾若是知晓了李世民所想,一定会狠狠的赞一声。 老李思想觉悟真高,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啊。 张阿难还是有些担忧:“太子监国,也不知会不会把洛阳那边的法子弄过来,这样长安可就乱了。” 李世民笑着道:“朕倒是还希望他这般,也好提前感受下,当皇帝可没他想的那般肆意,真以为当了皇帝,就能无所不为吗,那他可就想错了。” 当了这么多年的皇帝,李世民是很清楚的明白,皇帝这个职位,干起来是有多难受。 可不是说一道诏敕下去,下面的人都会按照你的意思去办。 阴奉阳违大有人在。 且不少诏敕,还能给你打回来。 为什么不查呢。 很多人觉得,一道诏敕下去,就是一个事情。 皇帝一天就那么几个事情。 实际上情况上,下边大臣每天能给你交出一万个事情来。 真要这个去查,那个去查,十二个时辰连轴转都看不完。 皇帝可不是朝九晚五的活计,可是朝五晚九的工作。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,所以皇帝只能依赖大臣。 历史上那么多的奸臣,这些奸臣都是靠溜须拍马上位的? 事实上,大部分的奸臣都是能臣。 在皇帝的眼里,他们是真的能把事情都给办好。 最主要的是,帝王心术的核心要点在于平衡。 一旦朝臣一方独大,那么最先受到威胁的就是皇权。 皇帝,从来不需要分辨谁是忠臣谁是奸臣。 况且,在现实中是没有绝对的忠奸的。 站在皇帝的位置,只要谁能维护皇权的利益,谁就是忠臣。 不因长江水清而偏用,不因黄河水浊而偏废。 “陛下,可是魏王跟晋王。” “太子那边,会不会.” 张阿难声音担忧。 李世民摇头道:“朕还没死,太子不敢这么做的。” “如果他要对付青雀稚奴,早就已经下手了。” “或许,他也不想走朕的老路吧。” 李世民能隐约猜测到李承乾的想法。 毕竟,李承乾可是也有两个孩子。 皇长孙李象,却不是太子府的亲子。 小李厥还小,所以两兄弟没什么矛盾。 可十几岁的时候,谁还不是个乖宝宝呢。 李承乾十几岁的时候,聪慧伶俐,听话懂事,仁义孝顺。 谁会想到有今日这般。 很多事情,现在是看不出来的。 更多的时候是身不由己,形势所迫。 便是李世民自己,十几岁的时候,雁门救驾,还是前朝的大忠臣呢。 谁能在那个时候想到,隋朝覆灭,得天下的是他老李家。 谁又能想到,当年兄弟和睦,一起打天下的老李家,最后出了个弑兄杀弟囚父的皇帝。 当年李世民玄武门,如果李承乾再走玄武门。 那以后的李象,李厥,是否玄武门前也要走一遭。 后世大唐的君王,是否都要玄武门前走一遭,才算是正统继位? 李唐的子子孙孙,难道要世世代代相爱相杀? 李世民不想这样。 李承乾就想这样了? 父子之间,似乎有一道看不见的底线,即便这道底线脆弱跟窗户纸那样一捅就破。 太极殿外。 李泰跟李治面色惨白。 “四哥,怎么办?父皇根本不信我们……” 李治声音发颤,望着掌心被冷汗浸湿的袖角,方才在殿内强撑的勇气瞬间消散。 下意识摸向腰间玉佩,那是武媚娘亲手所赠,此刻却无法给他半分安定。 李泰肥胖的身躯剧烈起伏,突然揪住李治的衣领,压低声音嘶吼:“都怪你!方才在殿里像个木头桩子,早干嘛去了?” “我……我也慌了神!” 李治奋力挣脱,踉跄后退两步。 “四哥,你没瞧见父皇看我们的眼神吗?他根本不在乎我们的死活!” 想起父皇冷漠地宣布免去自己官职时的模样,眼眶瞬间红了。 他是真没想到,在这个时候,在太子如此势大的时候,父皇会免去他唯一的护身符。 只是李治不知道,右金吾卫大将军可不是他的护身符,更像他的催命符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