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来庭坊后院。 李承乾,杜荷,李元昌,赵节。 这造反党终于再次是齐聚一堂。 杜荷望着窗外朦胧的月色,重重叹了口气:“说起来,真怀念在东宫的日子。那时咱们进进出出,何等自在,哪像现在,被困在这别苑里,连行事都要小心翼翼。” “这次科举改制,那些老臣又跳出来百般阻挠,殿下推行起来可太艰难了。” 赵节微微颔首,神色中带着几分无奈:“可不是么,东宫那可是太子殿下的根基所在。” “如今不得入住,总觉得像丢了主心骨一般。” “这来庭坊虽也算气派,但到底比不上东宫。而且这次科举改制,触动了世家的利益,那些大臣们为了自家背后的势力,哪会轻易让殿下如愿。” 汉王李元昌冷哼一声,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满:“哼!还不是那些老臣和陛下的意思。” “他们忌惮殿下的势力,变着法儿地想限制咱们。” “就说这科举改制,明明是为了大唐选拔人才的好事,他们却为了一己私利,在朝堂上吵得不可开交。” “依我看,咱们就该强硬些,直接杀回东宫,看他们能拿咱们怎么办!顺便也让那些反对改制的大臣们知道,殿下的决定不容置疑!” 李承乾抬手制止了李元昌的冲动言论,目光深邃而冷静:“元昌,不可莽撞。如今局势复杂,贸然行动只会让我们陷入被动。东宫且不论我们能否顺利夺回,即便回去了,也不过是困守一隅,难以施展拳脚。” “科举改制一事,我既然敢越过门下省推行,就有应对之策。那些大臣们现在表面上反对声浪大,可教令已经昭告天下,他们也只能干着急。” 杜荷若有所思地点点头,道:“殿下所言极是。只是这来庭坊终究不是长久之计,我们总得想个办法,打破如今的僵局。” 李承乾沉默片刻,突然坐直身子,眼中闪过一道锐利的光芒:“既然东宫回不去,那我们为何不另寻一处?” 说到这里,李承乾微微一顿,沉声道:“诸位觉得,大明宫如何?” 李渊和李世民初建唐朝时,长安城内只有隋朝留下的太极宫一处皇宫。 太极宫地势低洼,秋日潮湿,夏日闷热,且宫室狭小、陈旧,李渊对此并不满意。 贞观八年,太上皇李渊年事已高,监察御史马周上奏请求为太上皇建造一座供清凉消暑的新宫,以展示皇家孝心,李世民欣然批准,最终选定龙首原作为建设新宫的地点。 十月,新宫建设开始,起初取名为永安宫。 然贞观九年正月,李渊驾崩于大安宫寝殿,由于这一事件,宫殿的建设工程被暂时搁置。 当时的初建工程时间非常短暂,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土木工程,大明宫的基本格局并未形成。 在建设过程中,工匠们在大殿地基之下挖到古铜宝镜——秦镜,传说它能照出臣子忠奸,国运兴衰。 大臣魏征向太宗贺喜得此宝镜,国家昌盛,李世民听后大喜,为纪念君臣明镜之会,改永安宫为大明宫。 而后大明宫的建设基本上就停歇了下来,只是一个大致的轮廓。 不过大明宫的总设计师是著名画家、将作大匠阎立本。 他依托龙首原的天然地势,仿照隋太极宫设计大明宫,使其气势恢宏,居高临下,可以远眺整个唐长安城。 作为太子,李承乾一直不得入住东宫,住在长安城内,这对于太子的身份来说,本就是一种影响。 东宫李世民肯定是不会让住进去的,但大明宫呢。 其实在李承乾的心里,即便是日后当了皇帝,也不会入住太极宫,而是住到大明宫去。 大明宫是按照传统的前朝后寝和三大殿规制,自南至北分为朝区、寝区、后苑三部分,只是这些建筑大多数尚未建成,不过三大殿也基本完工了。 至少住人是没什么问题。 再者,在洛阳的太子妃,也该是回长安了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