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褚遂良见陛下神色阴沉,又向前一步,义愤填膺地说道:“陛下!太子此举已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!” “他强占大明宫,凭借地势之利,居高临下威胁太极宫,手中又握有重兵火炮,若不及时遏制,他日必成大患!” “请陛下速速下诏,调动禁军,以雷霆之势平叛,收回大明宫,重掌局势!” 房玄龄却微微摇头:“不可如此莽撞。” “太子麾下神武军训练有素,且装备火炮,我军若贸然进攻,胜负难料。一旦开战,长安城内必将血流成河,百姓遭殃,这绝非陛下所愿,也会动摇我大唐根基啊。” 长孙无忌赞同道:“房公所言极是,如今陛下虽手握天下兵马,但远水解不了近渴。长安周边兵力有限,而太子的神武军就在城中,且占据险要。” “更重要的是,那火炮之秘至今尚未破解,我军若与太子正面交锋,在火器上讨不到半分便宜,反而可能折损惨重。” 李世民很是不爽:“难道就任由太子如此胡作非为?” “太子这是在挑战朕的权威,是在觊觎朕的皇位!” 中书令杨师道见状,连忙作揖道:“陛下息怒。依臣之见,太子此次强占大明宫,或许并非完全想要谋反。自监国以来,推行科举改制,触动了诸多世家利益,在朝堂上举步维艰。” “太子或许是想借占据大明宫,彰显自己的地位,增强与各方势力抗衡的底气。” 褚遂良冷笑:“哼!借口罢了。” “无论太子有何理由,擅闯皇家宫苑,动用军队,就是大逆不道!陛下若不惩处,日后如何服众?” 长孙无忌看了褚遂良一眼,缓缓道:“褚大夫,现在不是意气用事的时候。太子背后不仅有神武军和火炮,还有那些因科举改制支持他的寒门士子。” “若陛下此时与太子决裂,域外势力定会趁机兴风作浪,妄图从中渔利,到时候局势将更加难以收拾。” 李世民沉默良久,起身在殿内来回踱步,袍角扫过地面,发出沙沙的声响。 殿内众人都屏息凝神,大气不敢出,只能听到陛下沉重的脚步声。 过了许久,李世民停下脚步,沉声道:“那依你们之见,朕该如何处置?” 房玄龄思索片刻,道:“陛下,臣以为可先暂且搁置此事,派人前往大明宫,晓之以理,动之以情,试探太子的真实意图。” “同时,陛下可暗中命人加紧研究火炮之秘,破解其关窍,增强我军实力。待时机成熟,再徐徐图之。” 长孙无忌点头附和:“房公所言甚是。陛下还可下旨,以修缮大明宫为由,派遣工部官员前往,实则暗中查探太子在宫中的一举一动,掌握其动向。如此,既能避免与太子直接冲突,又可逐步掌握局势。” 杨师道补充道:“陛下,臣建议可对太子在科举改制上的举措给予一定支持,缓和父子关系。” “太子若感受到陛下的信任,或许会收敛锋芒,减少对抗。” 李世民眉头紧皱,沉思许久,最终长叹一声:“罢了罢了,就依你们所言。暂且搁置此事,但太子必须明白,朕才是这大唐的天子,他若再有僭越之举,朕绝不轻饶!” 转头对张阿难说道:“你明日前往大明宫,与太子交涉。告诉他,让太子好自为之。” —— 数日后。 大明宫内。 李承乾有得忙了。 首先是命人把太子妃跟小李厥接回来。 哦,还有狄奥多西公主,跟新罗公主金胜曼。 除此之外,是要从辽东调集钱财过来。 对整个大明宫进行修建,显然是个很大的工程,而在这个修建之中,李承乾还有诸多想法。 晨光穿透含元殿。 杜荷捧着一卷文书匆匆入内。 “殿下,工匠们已将宫城地基重新勘测完毕。” “只是这修建所需的木料,光是上等的楠木便要三千根,关中一带的林场怕是不够。” 李承乾笔尖划过图纸上的运河标记:“不必拘泥于关中。” “命人沿黄河而下,从江南调拨。告诉那些商贾,凡运送木料进京者,可通商辽东。” 赵节捧着工部送来的预算案,神色有些犹豫:“殿下,如此大兴土木,耗费巨大。且不说钱粮,单是人力就很是浩大。” 李承乾淡淡道:“让刑部将那些犯了流罪的囚犯都送来,若能按期完工,可折抵刑期。” “发邸报招募,修建大明宫匠人,工钱翻倍。”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