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李世民认真的看向稚奴。 这个最小的嫡子。 眼神中带着几分狐疑。 他有些摸不准,稚奴这话,是真的想回封地,还是借机试探。 不过现在的李治早已是今非昔比。 曾经的他单纯简单,现在的他,已然有了几分老戏骨的姿态。 李治也知道,想要瞒过父皇,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。 所以在这番话说出口前,李治一直在心里告诫自己。 远离长安,避开太子跟魏王的争夺,当个闲散藩王挺好的。 这也算是早期的自我催眠了。 心里头说多了,李治自己都信了。 因此李世民看到李治毫不避让的真诚眼神,他也信了。 “怎么突然这么想?” “难道长安不好吗。” 即便是有几分相信,李世民也不会直接确定,自然还要试探几分。 看看这个最小的嫡子,到底是个什么情况。 按照如今的局势,正是最为激烈的时候。 从早前的一些动作来说,稚奴也应该是有夺嫡心思的,这一点,李世民很肯定。 因为稚奴夺嫡的心思,完全是他一手挑拨起来的。 如果不是他给稚奴右金吾卫大将军的实权,还多次让其进宫,不之官等。 哪里会让稚奴生出这样的心思。 只是李世民也没有办法,魏王太不争气,先前跟太子打擂台还有声有色,一度李世民担心太子遭不住磨炼。 可没想到太子认真起来,魏王完全不是对手。 直到现在,其实就连李世民自己都分不清,太子先前,到底是韬光养晦,还是真被自己五马鞭给抽醒。 倒是如今来纠结这些没了意义。 但是稚奴突然要走,这个情况有些出乎意料。 夺嫡,那可是权力的诱惑。 至高无上,天下唯一。 稚奴真的能摆脱这个诱惑吗。 李治已经有几分入戏了,语气中带着几分委屈。 “父皇,稚奴初入长安时,得父皇看重,授予右金吾卫大将军之职。” “稚奴很开心,也想着能有一番作为,得到父皇的认可。” “可是逐渐的,稚奴发现,很多事情,不是稚奴想的那样。” “四哥跟大兄之间,稚奴不知该是如何。” “先前大兄拥兵自重,稚奴就觉得大兄不对,而现在四哥勾结突厥,稚奴自也不想同流合污。” “稚奴不曾想,会有今日这般局面,实在是心里憔悴,左右为难。” “记得当年稚奴初回长安时,大兄不悦,询问父皇何时让稚奴返回藩地,父皇曾说过,等东征高丽后,便让稚奴回转。” “此后大兄于洛阳拥兵自重,这番回来,也没再提及此事。” “不过稚奴觉得,此刻也应该是稚奴去藩地的时候了,现突厥犯边,也能为大唐出一份力。” 说到这里,李治的声音哽咽起来。 “只是心中担忧父皇身体,不能时常看望父皇,请父皇保重龙体,稚奴必会在并州为父皇祈祷。” “还请父皇恩准。” 这一番话,说得李世民眼泪都快要掉下来了。 他能感觉到,这是稚奴的真情流露。 李治这番话,看似简单,实则说出了很多事情。 首先是关于联合魏王袭击太子的事。 以李治的口吻说出来,是因为太子造反,所以自认为跟魏王一起,是站在正义的一方。 毕竟就算拿下大兄,太子位也不会轮到他。 再就是认错了,为自己以往的行为给出解释,他的初心不是要皇室争斗,只是在这局中,分不清自己,做的事情,也不知道对错。 曾经以为,太子是错的。 可现在四哥勾结突厥,让他又觉得是自己错了。 分不清了。 不如一走了之,避开这纷争之地。 也算是成全了当初李世民许下的诺言。 这么一番话,加上其委屈的神情。 李世民怀疑顿时消散。 这个时候看向稚奴略带稚嫩的脸庞,李世民突然想起来,今年的稚奴,才十七岁啊。 十七岁,能想哪些事情呢。 当年自己十七岁的时候,不也年轻热血,一门心思忠君报国吗。 李世民对李治突然有了几分愧疚。 因为是他,把年幼的李治,拉进了这复杂的局势里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