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不知道要不要跟着太子干这么疯狂的事情。 面对太子妃的担忧,李承乾淡淡道:“无妨,证据确凿。” “难道有罪不罚?” 李承乾端起茶盏轻抿,青瓷在案几上叩出清响:“玉儿,你可知为何父皇推行官制改革?”他指尖划过案头堆积如山的卷宗,“表面上是为了减轻民负,实则是将权力攥在自己手中。” 苏玉儿脸色微白:“可如此大动干戈,陛下岂会坐视不理?” 李承乾冷笑道:“他若真要保这些人,早就该出手了。” “如今证据确凿,他若强行干预,反倒落个包庇罪臣的名声。” 苏玉儿迟疑道:“父亲那边,有些担忧。” 李承乾淡淡道:“你父亲若是聪明人,就该知道,比起那位精于算计的帝王,即将继位的储君才是他真正的靠山。” 苏玉儿突然意识到,那些看似寻常的罪证,实则是精心编排的杀局。太子每动一个官员,都是在斩断陛下的一分势力。 她下意识攥紧裙摆:“殿下,若是世家……” 李承乾无所谓的道:“这里是长安,世家要是叛乱,我可是高兴还来不及。” 对二凤这边,暂时不好下手。 毕竟真要到父子大战,整个大唐都要全部动荡起来,乃至于退回到五代十国的黑暗时期。 这一点,是李承乾不能接受的。 玄武门要走,但不能盲目的干,否则真就成了历史的罪人。 然而世家,但凡给李承乾半点由头,他就敢让苏定方带着神武军,直接杀过去。 来一个杀一个,来十个杀十个。 当初最早之际的打算,就是打完辽东后,就顺着河东河南,一路清查下来。 可惜后来二凤这块不给力,直接接了下来。 导致李承乾最初的算盘落空。 那个时候大军南下,李世民必然会起兵对战,自然就没了意义。 —— 细雨如丝。 大理寺的飞檐下,雨水顺着青瓦滴落成帘,将议事厅笼罩在一片朦胧之中。 孙伏伽捏着最新送来的卷宗,指节泛白,目光死死盯着案头堆积如山的文书,上面密密麻麻罗列着百余名官员的罪状。 “苏少卿,你当真要将这些案子继续办下去?”孙伏伽猛地抬起头,浑浊的眼眸中满是焦虑与担忧。 “如今长安城内人心惶惶,官员们人人自危,再这么下去,朝堂怕是要乱成一锅粥了!” 苏亶沉默不语。 当初,是太子把他提拔到大理寺少卿的职位。 可眼前的局势,却远比想象中复杂得多。 “孙寺卿,这些案子证据确凿,有罪之人自然该受到律法惩处。” 苏亶斟酌着措辞,声音却不自觉地低了几分:“太子殿下也是为了整肃朝纲,还长安一片清明。” 孙伏伽冷笑一声:“整肃朝纲?” 而后猛地站起身来,袍角扫过案几,几封文书哗啦一声散落在地。 “苏少卿,你我在这官场摸爬滚打数十载,又岂会看不透其中门道?太子殿下这分明是借着律法之名,行铲除异己之实!这两百多名官员,大多是陛下倚重的肱骨之臣,一旦全部定罪,陛下岂会善罢甘休?” 苏亶心中一震,孙伏伽的话如同一把利刃,直直戳中了他内心最深处的担忧。他何尝不知道太子此举的真正目的?可身为太子丈人,他早已与太子一荣俱荣、一损俱损。 自从被太子提拔为大理寺少卿,他便深知,自己的命运早已与东宫紧紧绑在了一起。 若太子顺利登基,他便是国丈,位极人臣;可若是太子失利,等待他的,必将是万劫不复的深渊。 “孙寺卿,话不可乱说。” 苏亶强压下心头的不安,沉声道:“律法面前人人平等,无论何人,只要触犯律法,就该受到制裁。太子殿下此举,也是为了维护律法的尊严。” 孙伏伽气得浑身发抖:“律法的尊严?” “苏少卿,你莫要被眼前的荣华富贵迷了眼!陛下推行官制改革,精简官员,为的是减轻百姓负担,事集而速。如今太子殿下大肆裁撤官员,打乱陛下苦心经营的朝堂布局,这分明是在与陛下作对!一旦触怒陛下,不仅太子殿下自身难保,只怕还会牵连无数人!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