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李治为何敢打魏征的主意,这跟魏征现在的立场有很大关系。 魏征作为太子少师,一直竭力为太子争取顺位资格。 每次朝廷争论,都是偏向太子那边。 相当于坚定的太子党人。 跟褚遂良的情况差不多。 然而实际上来说,魏征的声望是要比褚遂良高出不少,影响也要大上许多。 在很多人看来,原本已经起兵造反的太子,为何没有被陛下清算,魏征在这里头出了很大力。 其实情况确也如此,每每有关于太子话题,魏征就打头阵。 这让摇摆不定的长孙无忌,也会跟风说上几句。 譬如杨师道这种,继子是太子心腹,但他本身不会完全投向太子,若是朝堂风向一边倒,自然不会多说什么。 可两边争论不休,心中就有了计较。 而李治之所以敢直接去抓魏征,除了说魏征酒后失言,还有关键点在于,魏征跟太子之间,其实并无多少联络。 魏征是太子支持者没错,可却不是跟着太子造反的那一批。 如果魏征私下接触太子过甚,李世民也不会绕他。 褚遂良也是如此,别看褚遂良在朝堂上总是为魏王争夺声势,私底下跟魏王也几乎没有脸若。 这也是李世民为何能容得下褚遂良跟魏征的缘由所在。 在李世民看来,两人秉持的是理念上的争夺,而非是早已经跟魏王太子沆瀣一气。 也正是这个缘故,李治才敢调动金吾卫抓捕魏征。 很显然,面对金吾卫的抓捕,魏征完全没有反抗的能力,就直接被拿下大狱。 晋王亲自带队,哪有什么意外可言。 回府后,李义府劝说道:“这等事务,不该晋王亲自出面,易入险境,遭他人弹劾。” 在李义府看来,这次的抓捕行动,晋王完全可以隐入幕后,哪怕是有所问题,也不会牵扯到晋王身上去。 李治却不这么想,直言道:“本王既为右金吾卫大将军,调用金吾卫,又怎会与我脱开干系,便是有所推脱,难道父皇心中不晓?” “不若是堂堂正正,况且此事本就是魏征言失,证据确凿,何惧之有。” 李义府闻言,感慨道:“晋王英明。” 李治不免也有几分年少得意,这次的抓捕行动,之所以决定亲自带队,真要说起来,还是学的大兄。 当初大兄不也是这般,带队亲卫,于长安街面,横行无忌。 是以每每使得魏王吃瘪。 最为主要的是,李治感觉到,自己这样亲自带队,对于底下人的影响很大。 可以清晰发现,经过这次带队后,金吾卫这边不少对于他这个大将军,有了认同之感。 这跟之前以军令强行调动不同,而是一种真心的拥护。 李治有种感觉,只要达到一定程度,哪怕没有兵符,若他亲自出面,金吾卫亦是能被他掌控。 另一边。 金吾卫将军府。 左翊府的中郎将王顺,乃是陆仝麾下。 其所动向,自然有人向这个直属上官禀告。 陆仝有些奇怪:“晋王亲自带队了?” 上报之人肯定道:“回将军,确是晋王亲自带队。” 这让陆仝有了几分佩服,毕竟晋王年少,少年人很少有用于担当着,更别是抓捕魏征。 魏征可是太子党人,如今太子于长安城中如日中天,哪怕是陛下都要给三分薄面,强占大明宫,陛下却直接默认,可见多么强势。 晋王本该蛰伏,却敢直接带队抓人,别的不说,这份胆气当真不俗。 不过陆仝既已投靠太子,立场已然不同。 问道:“魏公如今身在何狱。” 下属回道:“布政坊大牢中。” 右金吾卫总管万年县,设有多坊牢狱。 简单来说,长安每个坊都有牢狱,不过有些小,有些大。 布政坊内大牢,相当于右金吾卫重点牢狱。 陆仝心中思索,若他趁晋王离去,强行去把魏征接出来,倒也不是不可以,但怎么说,晋王都是他的直属上司。 虽说都知晓,自身已经投靠太子,可强行忤逆上司,于名声不佳。 魏王,太子,晋王的这些争斗,看似长安皆知,实际上还是限定在高层之上,知晓个中形势的官员,也是讳莫如深,可不敢肆意讨论。 官员站位这个事情,没到一定程度,连站位的资格都没有。 譬如一些果敢校尉,看似权柄不小,实则不可能牵扯进皇位之争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