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入城后,李承乾听闻消息,派了官员过来安顿波斯王。 王玄策自然也是要回家看看,好生歇息一番。 次日。 东宫显德殿内,暖阁的炭火烧得正旺,驱散了冬日的寒意。 王玄策身着整理一新的绯色朝服,缓步走入殿中。 殿内文武官员分列两侧,目光皆落在这位历经十年风霜归来的使者身上,连房玄龄、长孙无忌这般老臣,眼中也满是期待。 他们早已从胡商口中听闻王玄策在天竺的作为,却仍想亲耳听他细说这十年历程。 李承乾端坐于殿中宝座,见王玄策进来,微微抬手:“玄策,一路劳顿,免礼吧。这十年出使天竺的经过,你且细细说来。” 王玄策躬身行礼后,直起身来,声音虽仍有几分沙哑,却字字清晰:“启禀殿下,贞观十七年,臣与李义表出使天竺,彼时戒日王治下的天竺国力强盛,各部宾服。” “戒日王对大唐心怀敬仰,听闻殿下‘睦邻通商’之议,当即约定与大唐通商,互派商队,还特意让独女拉杰什丽公主随臣学习大唐典章制度。” “贞观二十一年,臣本欲与戒日王商议通商细则,可惊闻噩耗,戒日王竟在恒河行宫被权臣阿罗那顺毒杀!” “阿罗那顺勾结迦摩缕波国,许诺割让恒河三角洲换取支持,谋权篡位。” 这话一出,殿内群臣皆有动容。房玄龄皱眉道:“戒日王壮年遇害,天竺局势必乱!” “正是。”王玄策点头,语气凝重了几分,“阿罗那顺毒杀戒日王后,想要谋杀戒日王独女拉杰什丽公主,还好拉杰什丽公主早有准备。” “臣与李义表寻机趁夜色一路北上,历经九死一生,先至泥婆罗国。” “臣以吐蕃王松赞干布的名义与泥婆罗国王谈判,松赞干布迎娶了泥婆罗国的尺尊公主,两国情谊深厚,泥婆罗国王遂大方借予臣七千骑兵。” “同时,臣命李义表入吐蕃,向松赞干布借兵,又借来一千二百兵马,再檄召临近的大唐各藩属国,拼凑起一支万余人的联军。” “臣自任总管,命李义表为先锋,誓要讨回公道,直扑天竺。” “在北天竺茶博和罗城外,我们遭遇阿罗那顺亲自统率的数万大军,其中还有令人生畏的战象部队。那些战象体型庞大,皮糙肉厚,冲锋时地动山摇,普通刀枪难以伤其分毫。” “臣苦思破敌之策,想起战国时田单的‘火牛阵’,便效仿其法,命人收集城中的黄牛,在牛角上绑利刃,牛尾缚茅草,淋上油脂。” “交战时,点燃牛尾,受惊的黄牛朝着象阵狂奔而去,大象受此惊吓,阵脚大乱,纷纷掉头逃窜,反而冲散了阿罗那顺的步兵阵形。” “我们趁势掩杀,激战三天三夜,斩杀敌军数千,溺毙万余,俘虏一万多人,一举击溃阿罗那顺的主力部队。” “阿罗那顺见势不妙,弃城而逃,收拢散兵游勇妄图再战。” “臣与李义表乘胜追击,一路攻入中天竺。阿罗那顺又投奔东天竺,恳求东天竺王尸鸠摩出兵援救。臣等将计就计,分兵两路,一路佯装败退,引阿罗那顺上钩,一路设下伏兵。” “待阿罗那顺率残部追至,伏兵尽出,将其团团围住,一举全歼,成功活捉阿罗那顺。其妻子拥兵数万据守的朝乾托卫城,也被李义表部攻破。自此,天竺远近城邑望风而降,局势渐趋稳定。” “之后数年,臣一面辅佐拉杰什丽公主整顿朝政,制定《天竺通商律》,规范与大唐的贸易往来;一面收服旁遮普等桀骜部族,直至去年春,公主正式登基为天竺女王,天竺局势彻底稳定,臣才敢护波斯王伊嗣埃三世归唐。” 说着,王玄策从怀中取出两份文书,双手奉上:“这是拉杰什丽女王托臣转交的国书,她愿以天竺女王之名,年年向大唐遣使朝贺,献上象牙、宝石等贡品,还特意提及要派贵族子弟来长安学习兵法,以稳固王权。” “另一份是臣记录的《天竺风物志》,详细记载了天竺的地理、气候与物产,供殿下参考。” 李承乾接过文书,翻看片刻,眼中满是赞许:“玄策,你以非凡胆识借兵平乱,巧用奇谋破敌,又助女王稳定天竺,为大唐开拓西南商路,这份功绩,足以载入史册。传孤令,赏王玄策黄金百两、锦缎千匹,升为朝散大夫,仍掌西域通商事务。” “另准天竺女王派子弟入长安学习之请,由国子监安排食宿,传授兵法典章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