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五章 隐忍的李贤-《密十三》
第(2/3)页
徐有贞走后,李贤却并沒有走,王翱游说与朱祁镇曹吉祥和石亨之间,豁免了李贤的罪过,王翱虽然不是权倾朝野的人物,但毕竟是吏部尚书,就连朱祁镇也要卖他一份薄面,想到李贤并不是像徐有贞那样触及权力地位,不可饶恕的罪人,朱祁镇亲自下令让李贤留在京城,只是罢黜了李贤的职务,官降三级,
王翱又找到石亨,送上大量金银珠宝后说了一番言语,让石亨相信李贤之所以参与参奏石亨只是为了权宜之计,实则是对石亨好,而阿荣也托话给曹吉祥称李贤是从中策应之人,是背着卢韵之发展的朝中内线,之前不过是权宜之计,
石亨和曹吉祥不再追究下去,还带头给李贤求情,朱祁镇也乐意卖这样一个人情给他们,于是不出五天,李贤回到了吏部侍郎的位置,同时恢复的还有他兼任翰林学士的职位,依然留在了内阁之中,百官之中纷纷咋舌称奇,感叹李贤后台颇深,并且私下嘲讽朱祁镇办了个糊涂案,
徐有贞被调往广东了,但曹吉祥和石亨并不想就这么放过他,当年三人三足鼎立多好的盛世,是徐有贞首先打破了平衡挑起了争斗,现在仅仅是贬官到广东担任参知政事,这太不够了,既然徐有贞去当参政,那就让他到阴间当参政去吧,
徐有贞,天堂有路你不走,地狱无门你闯进來,在石亨和曹吉祥狞笑的背后是无穷的杀机,
降职去做官看似结局也不错,可其中大有门道,若是被贬在富庶之地也能过得舒服,可广东本就贫瘠,就连应该有所发展的渔业也是半死不活的,更麻烦的是海贼作乱,总之是个是非之地,平常人等避之不及,所以朝廷最爱往两广,苗疆,或者辽东辽西,大漠边疆贬官了,明说贬职,实则发配,就是这个道理吧,
李贤这人看似是徐有贞的属下,又与石亨交情颇深,夺门之后石亨曾保举李贤为吏部尚书,不过李贤推辞了,早在夺门政变之前,李贤曾拜会过卢韵之,表示欲以和卢韵之结盟,当时卢韵之故意做出嗤之以鼻的神态,问道:“你有何资本与我结盟。”
李贤扯开衣襟,露出胸膛,虽为书生但豪气云天的叫道:“凭我的一腔热血和心中的正道。”
卢韵之连忙拱手赔罪,宴请李贤并宣称于谦未除希望李贤能归于暗处,李贤欣然答应,虽然之后并未帮上卢韵之什么忙,但是两人秘密交谈的次数倒也颇多,李贤与徐有贞石亨等人不同,他不是个弄权之人,但并不代表他沒有弄权的能力,他只是不愿意如此,他与卢韵之一样敬重于谦,但与于谦政见不同,其中又与卢韵之不一样的是,他与于谦私交不太好,
若是说卢韵之和于谦属于英雄同世不能相容,但是惺惺相惜,那李贤则是对于谦有天生的厌恶,他敬重于谦的是那忠君爱国之心,鞠躬尽瘁的态度,但是讨厌于谦的则是他的处事方法和作为忠臣的作为,臣,辅佐帝王也,不易盖于主上,而于谦则明显凌驾于朱祁钰之上了,而后朱祁钰身体不好,李贤主张朱祁镇复位,于谦则是希望立藩王为皇,最差也得让朱见深当皇帝,总之就是不允许朱祁镇复位,
李贤总是在想,忠臣不是这么做的,如此做來,大明那里还是朱家的大明,简直是于谦的大明了,不管于谦是不是为天下万民考虑,或者是为了敌对卢韵之,总之这样做实在不妥,立藩即是扰乱血脉祸乱朝纲,实在难以让于谦接受,
夺门之变前夕,李贤曾经矛盾过,因为他既想参与这场他看來是忠臣的行动,又不愿与曹吉祥徐有贞石亨等弄权小人一起起事,落个同流合污的下场,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