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巳时初,长安,宫城,太极宫偏殿。 晨光透过琉璃窗,在光洁的地面上,洒下斑驳的光影。 李世民端坐于御座之上,虽已换上常服,却难掩眉宇间的威严。 御阶下方,七位内阁重臣分列两排,端坐在矮凳上。 左侧依次是:腿伤未愈的太子李承乾、尚书左仆射房玄龄、门下侍中魏徵; 右侧则是:右仆射长孙无忌、门下侍中王珪、中书侍郎岑文本,以及户部尚书戴胄。 偏殿内,气氛庄严肃穆。 此时,他们正在商讨西南边陲的战事。 上月中旬,吐蕃不仅陈兵吐谷浑边境,更是在且末之地,劫杀吐谷浑皇室。 致使慕容一族,男丁尽殁,唯余老妪、幼童。 消息传回,举朝震怒。。 彼时,伏允城已被李靖率军攻破,吐谷浑尽在大唐的掌控下。 大唐乃礼仪之邦,考虑到当初伏允可汗悍然出兵,进犯大唐边境,乃年迈昏聩。 慕容皇族之内,仍有不少心向大唐之人。 内阁经过商讨,已然决定: 待慕容皇族应被羁押回长安后,会囚禁对大唐心存怨怼的慕容皇族之人。 此后,大唐作为天朝上国,会从伏允可汗的子嗣当中,挑选一位“仁德之君”,克继大统。 然,吐蕃番悍然劫杀,无异于公然挑衅天朝威严,更是打乱了大唐对吐谷浑的后续安排。 李世民当机立断,命卫国公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,统率精锐,挥师西进,讨伐吐蕃。 战事初期,凭借唐军强大的战斗力和李靖出色的指挥,接连两场大胜, 打得吐蕃主力丢盔弃甲,狼狈西逃,直退入高原深处。 李靖乘胜追击,意图一举荡平吐蕃王庭。 然而,今日大朝会刚刚结束。 新的战报便送到了太极殿,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转折。 “陛下,” 房玄龄快速地浏览了一遍战报,起身拜道: “卫国公八百里加急奏报,我军先锋追敌至乌海一带,气候恶劣。” “不少将士出现……头晕目眩、胸闷气短、四肢无力之症。” “严重者甚至呕吐不止,战斗力锐减,行军受阻。” “据随行的军医陈述:秦郡公在书院曾提到过此类病症,称其此为‘高原反应’。” “他们建议我军,后撤到乌海以西三十里,安营扎寨,逐步适应高原环境。” 殿内顿时响起一阵低沉的议论声。 高原,这道天然的屏障,成了唐军面前难以逾越的天堑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