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文 第一百三十七章 洪川之口-《素手权臣遮天下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如今这个疯癫之人,看似傻里傻气,但句句唱词都清清楚楚,且知道如何吸引人群注意力似的,把一个已被淹没在往日里的故事表演得淋漓尽致。

    不少年纪大点的人也似乎想起来,当年确有先太子领军亲征的事,而先太子暴毙也的确是在其盛年华发之际。便有人在其唱词之下,扼腕叹息起来。

    更有甚者妄言,若是先太子登基为圣主,眼下断不会接受与赤水部落和谈,他们在关外、关内对大殷子民商队多有骚扰,烧杀抢掠,这等血仇,如何能原谅?如今的皇上不仅接受和谈,还欲与仇人结亲,虽嫁过去的不是大殷公主,也是他钦封的县主,那也是大殷贵族女子。

    许多人,个中偏激者皆颔首称是。

    一时之间,群情激昂,纷纷怀念起先帝在位之时,大殷国强民富,北征南伐,屡有战绩捷报传来。他们只记得那些年的好,却也不记得那苦日子是如何熬过来的。连年征战的后果又是如何惨痛,都无人提。

    人心总是如此,眼前景象再美,却不能引得多注目一二,反而是失去的不再来的,才更得青睐,更值得追忆似的。人总道是失去的才最珍贵,却总不记得低头看看自己手中拥有的。

    等到他们回味过来时,已有人悄悄将此事报到了京兆府去。

    府尹一听,这还了得。一群闲人在城门口妄议朝政,还斥责当今圣上的种种不是。不是他这顶上乌纱不要戴了,就是他们这群闲人的脑袋生得太不安稳了。

    遂,立刻派人将挑唆之人看管收押了起来。这等唯恐天下不乱的居心,实在叵测。

    他不仅当机立断收押了此人,还对其背景做了详细调查,然后一并才秉呈给了吏部。

    此人确是一秀才,但多年参加科举,仅止于秀才,此后便一直落第。也曾于乡间私塾里教过几年书,无甚大过,亦无甚发展前景。其人口才确实不错,识文断字,出口成章,落笔写认罪书时也挺利落。但他却并非其口中所称是当年先太子幕僚。先太子得势之时,他不过才也刚刚中了秀才,怎么会被选中做幕僚。

    只不过他对先太子事迹了如指掌,桩桩件件说地有模有样,倒叫人生疑。府尹年纪尚轻,也不曾知晓先太子当年事迹,自然无从判断,只能上报给自己顶头上司。

    吏部尚书汪思意看到呈案之后,却只不过嗤鼻一笑,并不以为意,“不过是哗众取宠之辈罢了。这等事不必惊扰圣驾,先关他几个月,若是招出什么同党了,一并拿下便是。”

    这番点拨,京兆府尹便了然。

    “此事定是有同党谋划!好好招呼他,让他尽数招出来!”府尹吩咐了衙差,便在那地牢里给那秀才用上了刑法。只可惜秀才体弱,不经用刑,没拷问两天,人就断气了。

    这件事,确也是他没思虑周全,一时也不敢惊动了尚书大人,只得继续在外调查。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